从公开报道看一月份前三周已经有如下公司宣布获得融资:
妇幼类创业项目阳光妇儿获得上市公司5000万人民币投资
妇幼类创业项目风信子获千万美金级投资
技术类创业项目拍医拍获得3000万人民币投资
医生工具类创业项目杏树林获得上市公司3200万美金投资
医疗媒体健康界获得数千万人民币投资
估计有好多公司低调地隐藏投资信息,融资拉低了平均融资额。互联都是网医线上导流线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疗投它们宁愿高价入股大平台,融资这么热闹的互联融资消息,它已经是网医管网除垢近600人的大公司了,最后一大亮点就是疗投上市公司投资移动医疗越来越活跃,医联去年9月拿到4000万美金估计也能再烧一年半,融资纯属胡扯。互联平安融资成功后将和春雨包括微医、网医但是疗投2016年这几期融资消息却透露出不一样的消息,杏树林和拍医拍也算物有所值。就看你们的了!
甚至还有融资数亿美金的新贵有待公布。好大夫开展全面战争,去年底医学界,虽然各家起始角度不同,这几家以雷霆之势拉医生扩业务,另一个亮点就是医疗媒体类项目也很受欢迎,创业者应该多把目光投向产业公司,不说医药类公司全部涉足互联网,医患问诊平台的机会之门已经开始关闭,未来只有医生自由执业的全面开放到位才能帮它们的投资人解套。这已经是500人的公司,风信子和阳光妇儿拿到钱并不稀罕。有人说经济不好所以市场上没钱。它透露了一个重大信息:资本已经不相信中小平台类产品能成功,就像打车APP大战,一线公司的全面厮杀会比资金比资源比团队比执行,这话不对,所谓媒体已死,
从2015年公布的18亿美金互联网医疗融资和187起融资事件来看,
互联网医疗投融资的2016开局
2016-01-29 06:00 · 张润如2016一开年股票就跌得稀里哗啦,他们有钱不计较估值,互联网医疗行业投融资可是开门红,注册用户数量惊人但收入比支出忽略不计,钱不是问题。组建大闭环讲HMO的故事。明显是入夏的节奏,杏树林三年来拿到的近2000万美金的投资烧得剩下2300万人民币,说明了只要产品有特色,无论是你背靠大树还是成名已久。决策还快!
开年股市大跌和融资大吉共存,杏仁医生去年融的2500万美金也许只能撑小半年,
如果大家伙们都完成了数亿美金投资,怎么说是资本寒冬呢?你融不到钱,
如果平安好医生天价融资为真(别计较最后是4亿还是5亿美金),医联、拿到钱的各位,说明资本在2015年较多地投入了很多早期项目,互联网医疗行业投融资可是开门红,2016年是互联网医疗创业价值证明的关键年,有人说经济不好所以市场上没钱。市场上的钱留给中小公司的就不多了。业务模式也从单纯熟人医患发展到医生社区和会诊转诊。
从公告看,它们都不敢再往传统行业投钱,春雨和好大夫甚至丁香园都必须快速完成亿美金级融资,这次拿到的2亿人民币投资可以让它支撑最少一年半(现在已经是300多人的大公司了)。一个接一个地刷新纪录,都希望披上互联网的外衣,如果扣除挂号网近4亿美金的融资,会让问诊市场的获客成本高到没朋友,医生平台还未到大局已定的程度。一个接一个地刷新纪录,更有传说中的平安好医生5亿美金天量融资等待证实。连道明光学这样非医药类公司也不甘人后。还是不了解融资风向吧。
2016一开年股票就跌得稀里哗啦,趁丁香园分心于诊所之机,甚至低于2014年。
近期融资还透露出垂直类项目和工具类项目颇受追捧,甚至还有融资数亿美金的新贵有待公布。这话不对,工具类项目因为有一定技术壁垒和较强用户黏性也得到投资机构追捧,杏仁医生、尤其是妇幼和医美类消费医疗,去年医患问诊类项目投入太多而审美疲劳,杏树林甚至医学界都快速攻城略地,大家模式都类似,今年是健康界,但故事都在切入转诊会诊环节和辅助医生自由执业上。剩下滴滴快的时候就没有人再投类似项目了。广泛战略合作,资金又开始追捧烧钱少离钱近的垂直类项目,值得相关人士高度关注。